夫神有所恶,则志有不随,喜恶相感于卒然,故精气为乱;去之则神移,神移则复矣。湿从土化,病多发于肌肉。
又曰“肾主为欠”,故当泻少阴之照海,阴跷所出也;补太阳之申脉,阳跷所出也。其直者入肺中,循喉咙,故甚则咳涎,盖肾为水脏,主涎饮也。
结脉,迟中时止,主寒结,亦主气血渐衰。淖,谓寒湿妄行,阴气胜也。
生病而异者,由夫阴阳异位,更虚更实,更逆更从,或从内,或从外,所从不同,故病异名。所谓“五有余”者,五病之气有余也;“二不足”者,亦病气之不足也。
脱血者,亡其阴也;湿居下者,脾肾之不足,亦阴虚也。此等症,往往发热咳嗽,少气懒言,身重喜卧,不思饮食,心中若有不胜其愁苦之境者,是皆心君之阳气弱,阳气弱一分,阴自盛一分,此一定之至理也。
必阳气闭密于外,无所妄耗,则邪不能害,而阴气完固于内,此培养阴阳之要也。盖以寒热之毒,留于经脉,所以联系不止。